今年到现在,终端装机其实还是比较弱的。
在现有认知范围内,只有不超过5种溶剂被应用到钙钛矿材料中,且这些溶剂均是有毒溶液。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芦荟介绍说。
他说:未来5年,我们将致力于实现从0.1平方厘米放大到100平方厘米,真正实现钙钛矿电池的产业化大规模应用。其独特的化学作用能够有效调控钙钛矿的结晶动力学过程,从而生长出高质量的钙钛矿薄膜。在传统认识上,钙钛矿光伏材料怕水、怕空气,需要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才能制备。如此多的痛点让钙钛矿的扩大应用举步维艰。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上。
离子液体独特的阴离子和阳离子结构能够在溶液中形成庞大的氢键网络,同时,有机阴离子与金属卤化物形成螯合物来调节前驱体溶液的性质。相比于传统的单晶硅电池,钙钛矿光伏材料因轻薄、低廉、环保、可柔性等优势,成为研究热点。因自幼家境贫困,刘汉元16岁就从四川省水产学校毕业进入社会工作。
2013年,在经过218轮举牌后,通威以8.7亿元成功收购合肥赛维光伏资产。通威自此迈出了多元化发展的关键一步。而这离不开刘汉元在关键时刻的洞见。2013年,在全球光伏企业还在全行业亏损中,通威股份以8.7亿元收购合肥赛维光伏资产,进一步拓展中下游业务
氯碱化工的下游产品三氯氢硅,正是生产多晶硅的主要原料。从成立通威到成为世界水产饲料龙头企业,再到跨界成为世界光伏龙头企业,从在光伏产业不为人知到被关注一举一动,通威用了29年时间。
而这离不开刘汉元在关键时刻的洞见。但刘汉元凭借着他的魄力和远见,用卖饲料的钱补贴光伏,为今天的通威打下的稳稳的光伏根基。2004年,刘汉元在上交所敲响了通威的上市钟声,成为声名远播的鱼饲料大王。在成功将通威股份(31.930, -0.10, -0.31%)推入资本市场,成为鱼饲料大王后,刘汉元真知灼见,看到了新能源的未来,带领通威跨界进入光伏行业。
2007年5月,通威联合四川巨星集团在乐山共同投资设立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进入光伏多晶硅领域。我们也没有大量去做组件,我们希望与隆基(隆基股份(81.210, 0.79, 0.98%))、晶科(晶科能源)、天合(天合光能(17.370, -0.06, -0.34%))等合作伙伴,实现上下游协作。这只网箱,创造了四川养鱼史上前所未有的高产纪录,也成为了刘汉元的创业魔盒。在碳中和热潮下,刘汉元也有冷静的思考与布局。
通威自此迈出了多元化发展的关键一步。跨界光伏成行业龙头通威的光伏之路,从产业上游的多晶硅开始。
电池片领域,2017年,通威以超过4GW的出货量,成为电池片领域的全球霸主,开启了连续4年成为全球产能规模和出货量最大、盈利能力最强企业的豪横之路。2004年9月,主做饲料的通威股份上市半年后,同样生产饲料的巨星集团董事长唐光跃找上门来,希望刘汉元投资他的一个氯碱化工(7.720, 0.02, 0.26%)项目。
2013年,在经过218轮举牌后,通威以8.7亿元成功收购合肥赛维光伏资产。2006年12月,刘汉元宣布全力以赴进军多晶硅产业。创业成鱼饲料大王与同行业的李振国不同,刘汉元是从饲料行业起家。2013年,在全球光伏企业还在全行业亏损中,通威股份以8.7亿元收购合肥赛维光伏资产,进一步拓展中下游业务。但从业绩上看,通威未来的想象空间,还要靠光伏业务支撑。后来,刘汉元进一步实现了对永祥的控股。
随着养鱼产业的发展,鱼饲料成为了紧俏货。因自幼家境贫困,刘汉元16岁就从四川省水产学校毕业进入社会工作。
但刘汉元仍然保持着冷静的头脑,为通威寻觅了转型方向光伏。两人一拍即合,通威股份受让了唐光跃持有的永祥树脂50%的股份,并用其管理方式和理念对永祥进行改造。
错位竞争合作前进刘汉元一手抓饲料一手抓光伏,并将新旧业务做了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特色的光伏发展之路渔光一体。1986年,年仅22岁的刘汉元在自家门口创办了眉山县渔用配合饲料厂,在1992年,创立通威饲料有限公司,并从1997年开始成为全国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一直延续到如今,长达20余年。
在新的技术领域,谁能有所创新、突破,谁就能拿到下半场的领跑资格;另一方面,隆基的产能也需要依靠通威的原材料供给,2019年,通威与隆基正式签署战略合作。而多晶硅,是光伏产业的基础。属于通威的光伏新征程,正式起步,并进一步拓展中下游业务。到2023年,通威在硅料和电池两个领域的全球市占率将达到30%-50%。
根据其规划,到2023年高纯晶硅累计产能将达22-29万吨,太阳能电池累计产能将达80-100GW,两项合计投资472-703亿元。氯碱化工是与石油化工、煤炭化工等并列的几大化工板块之一,可以用来生产PVC(聚氯乙烯)。
那时的通威股份还是一家总部位于西南的主营水产饲料的龙头企业,如今通威股份已成长为千亿市值的光伏龙头。不过,刘汉元看上的不仅是PVC,还有光伏。
2015年,光伏产业开始狂飙,在互联网思维、轻资产平台思维盛行下,光伏企业无不探讨转型。57岁的刘汉元,这辈子做成了两件事,饲料卖的好并成功转型光伏,带领通威集团打赢一场又一场战役。
不久,一个面积50多平米的金属网箱成功焊接完毕并成功下水。找准商机的刘汉元又在鱼饲料上做起了文章。根据刘汉元回忆,当年收获的鱼,按当时市场价计算,净利润多达1930元。如此一来,光伏行业能发挥更多的协同效应,减少无序竞争。
2020年末,通威高纯晶硅实际产能超过8万吨/年,2021年,通威的产能将全面超越各个竞争对手,成为第一。在关键时刻,刘汉元再次展现了他的深明洞见,那就是把光伏资产全部装进上市公司,启动百亿投资光伏加工,不断加码上游,一路走上高纯晶硅和太阳能(7.180, -0.14, -1.91%)电池片的霸主位置。
作为光伏龙头企业,通威与隆基在竞争中合作前进。刘汉元表示,通威主要投入硅料和电池片,能够和行业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实现有所错位有所差异的竞争和产业分工。
在做大做强的路上,通威股份主攻硅料和电池片,如今,成为了成本最低、规模最大的高纯晶硅、电池片生产商。与另一个光伏巨头隆基的创始人李振国不同,前者是科班毕业的技术人,而刘汉元是从卖饲料的变身而来。